樂意扒房不敵加租結業 老闆:最捨不得一班夥計

City

發布時間: 2015/09/22 17:46

最後更新: 2015/09/22 17:47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繼以《花樣年華》著名的金雀餐廳後,曾經吸引不少名人富商光顧的樂意扒房(Louis' Steak House),亦不敵貴租,決定明年結業。

扒房董事總經理楊大華今日(22日)表示,近年加租的幅度已變得不合理,每次續租大幅加租20%,形容「即係唔洗做」,根本無法經營。

二人指回歸後外籍客減少,內地客多選擇吃中菜,全憑熟客光顧,而他們不想因加租,將加幅轉嫁到客人身上。

不敵租金倒下

樂意扒房由楊氏四兄弟於1974年創辦,他們經歷過73年股災天天蝕錢,03年沙士時晚上只得4位客人的日子,但都能逐一挽救。可惜始終敵不過加租的壓力。

楊大程在樂意工作40年,早已把餐廳當成第二個家。(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楊氏五弟楊大程(William)去年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曾說:

人愈窮志氣愈高,自然會想出辦法,沒有生意做到有生意為止!

樂意扒房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70年代,楊氏四兄弟各有工作,保險、廚師、船員等,各自在社會上打拼。

在1974年,任廚師的五弟楊大程頂了原先任職餐廳,改名樂意扒房,但73年股災後,香港經濟一片蕭條,餐廳開業兩年,天天蝕錢,只餘「斗零」資產。

楊氏四兄弟曾想結業,但並不服氣,於是想出新點子。

70年代:信用卡合作捱難關

楊氏兄弟決定向銀行借錢,楊大程還記得這筆貸款,由當年在大通銀行任Financial Controller的吳光正批出。

若餐廳經營一成不變,最終會走上蝕本之路,一定要設計新點子吸引客人,這樣才會有生意。

當年,楊大程的大哥楊大偉(David),從事保險行業,跟大來信用卡的管理層熟稔。

大來當時有幾千位會員,持卡者都非富則貴,於是餐廳便跟大來合作,信用卡會員來消費有折扣優惠及抽獎。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楊大程相信,樂意是香港首間商店與銀行信用卡合作,帶領了潮流。

窮則變、變則通,愈窮志氣便愈高,更會發奮努力,自然想到好方法。

此創先河的妙計果然有用,生意即時反彈,律師、醫生、英兵、警司、當時的立法局議員等一眾信用卡會員,都紛紛來捧場。

當時餐廳生意愈做愈好,更成為上流人士的聚腳地。

80年代:搬舖後主動出擊

不過1986年,扒房搬到現址的馬來西亞大廈的1樓,生意又再轉差。

當時樓上店並不流行,故此很難有walk in客,生意很差。

楊大程認為不能坐以待斃,於是又想起新招來,今次向旅行社埋手。

我們幾兄弟親自走到不同的旅行社要求合作,可惜統統被拒絕,我們卻不放棄死纏爛打,每間店走十幾次,最終有一間旅行社被我們的誠意打動,願意合作。

自此,多輛載着外國人的旅遊車便出現在樂意門前,更因此建立口碑,

餐廳沒有生意,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找客源,這才有成功的機會,否則便失敗。

其後,樂意發展甚佳,名人食客多不勝數,包括李嘉誠、趙世曾、李兆基公子李家誠、簡炳墀、周星馳、譚詠麟等。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當時,彷彿每位香港顯赫的人物,都曾在樂意留下足印。

90年代:自創花膠扒大熱

不過,經歷九七回歸,巨變又至。

餐廳不少食客都是灣仔警局的高層及英兵,很多都離開香港返回家鄉,另外一些較富有的熟客也紛紛移民,客源頓時減少,生意再次受打擊。

楊大程幾兄弟經商量後,認為做餐廳必須推出「人無我有」的菜式。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90年代他移民到新西蘭,在當地海味店發現優質的花膠,於是靈機一觸製作花膠扒,以老雞火腿湯炆煮,花膠非常入味。

於是,中西合璧的花膠扒便這樣出籠。

我會定期往新西蘭揀選花膠,1公斤只得5至6片,單單成本價便要1萬元。

這菜式推出後反應極佳,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令生意再現起色。

老店的思想不能保守,任何時候都要有進取心,需定時推出新菜式,才令食客百吃不厭。

敵不過加租  捨不得員工

去年是樂意扒房開業40周年,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和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親臨出席周年慶祝派對。

當時65歲的楊大程指希望開分店,並交捧到下一代,把樂意的版圖擴展開去。

可惜近年業主大幅加租,加上回歸後外籍客減少,內地客多選擇吃中菜,他們只能靠熟客光顧,為了不加價而決定結業。

楊大程認為,扒房結業最捨不得的是一班員工,因為與他們已有30多年感情,所以至今仍難以開口對他們說結業一事。